吉林大学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10项计划 - 缤纷活动 - Discuz! Board - Powered by Discuz!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吉林大学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10项计划

[复制链接]

34

主题

46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19: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实施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2009 年以来,吉林大学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人才”等国家层面的教改计划和校内教改试点班等,涉及19个专业、1404 名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3.4%。上述计划以“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核心,关注拔尖学生成长轨迹,为学生成长营造自由与开放的空间。2012 年,学校进一步提出要探索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探索建立“学术型、卓越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等英才教育的改革模式,系统构建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创新、交叉、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和机制。五种类型人才培养以“一制三化”为核心,关注拔尖学生成长轨迹,完善优秀学生的成长档案,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目前,五种类型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正发挥着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一制三化”改革经验带动了我校本科教学的全面改革。
2实施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十二五”以来,吉林大学通过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专业标准化建设等,努力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水平。
首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解决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重复设置,取消了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商务、建筑环境与设备、服装设计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等弱势专业,新增物联网工程、核物理、外交学、康复治疗学和金融数学等本科专业。其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下大力气解决部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的问题,强化创新实践环节。以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为例,学校开设了4223门次、8万实验学时、4万个实验项目的实验课;设置1249个次实践环节,集中实践周数总计5381周,平均每个专业(含方向)31周集中实践;各专业设置了课外培养计划,将课外实践成果计入培养方案学分体系,要求学生完成8~10学分以上。与2009版相比,2013版增加了859门实验课,每个专业平均增加98学时实验;增加了218个实践环节,每个专业平均增加1周集中实践。再次,实施新一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30个本科专业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的综合改革。最后,实施本科专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已有14个本科专业通过或已接受国家本科专业认证。

3实施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计划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实现本科实践教学的多层次整体优化,在全校范围内建成结构布局合理、师资队伍精良、管理运作高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2012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整合本科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立项建设了50个高水平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中心,极大地改善了本科实践教学条件,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形成了适应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效能的公共服务体系,谋划建设了高水平数字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为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条件支撑。2016年,学校还组织专家针对全校87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全面评估考察,促进了本科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建设。
4实施本科生“创新实践人人行”计划创新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创新实践人人行”立足为每一名在校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实践经历。吉林大学通过健全国家、校、院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每年争取设立1100~1300个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使本科生年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当届本科生参与比例已达到50%左右。拓展覆盖全校、体现学科交叉的三层次、立体化学科竞赛体系,到2015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达13项,共有4 100余名学生参赛,获国家级奖项147个,获省级奖项328个。同时,学校还通过强化交叉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课外实践运行支撑体系,为学生创新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保障。
5实施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为此,吉林大学重视全面开展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6年学校实施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首批立项建设23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立15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学科竞赛、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新创业沙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其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系统化创新创业实训,规划建设50个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设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区,针对各学科大类开设创业典型案例课程,依托不同学科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苗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面对创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孵化环境和保障条件。学校重点扶持“成果转化型”“互联网+产业型”“公益创业型”三种类型创业实践,设立学生创业专区,重点关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双高的创业企业;推动项目与相关行业进行对接,聘任创业团队导师,开展创业沙龙等活动。
6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计划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看教学方式有没有发生变革,学生有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焕发出自主学习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者,才是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学校逐步把“一制三化”的改革经验向全体本科生推广,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鼓励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组成团队一起学习、探索未知。为此,学校于2016年出台了《吉林大学关于全面推进本科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标准的小班化教学改革策略和措施。目前,本科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正在展开,计划在2016年全部取消200人以上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大班教学,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学院开展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校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的小班化教学比例达到70%以上。为实现改革目标,学校计划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健全教师教学基本考核制度,提高教师本科教学业绩津贴额度,逐步改善本科教学基础教学条件,提高教室利用效率。同时,学校还探索建立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打破指标单一化、定量化评价的弊端,从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等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7实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计划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是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渠道。在线教学课程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更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拓宽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重视在线课程建设的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在本科课程教学中融入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由单一的教师课堂授课到课堂授课与在线课程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依赖于课堂,而是通过网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全天候、探究式、交互式学习,以此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2014年,学校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吉大在线学堂”正式上线,目前已有40余门课程,累计有2万多人次的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在线混合式课程教学已经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突出亮点。2016年,学校正式将在线课程列入本科培养体系,在制定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筛选引进国内外优质慕课资源,使更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汲取所需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学校注重发挥在吉林省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由吉林大学牵头的“吉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开始运行,联盟高校达44所,成为省域内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平台。
8实施本科生联合培养与海外研修计划国际化是现代大学办学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成为我校办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重视推进学院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方式,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改革,形成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格局。具体而言,就是健全“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一双向交流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给每一位同学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请进来”包括引进海外师资、课程、教材,鼓励海外留学生到我校就学,引进国外企业管理人员带领我校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等;“走出去”则主要通过交换学生、分阶段培养、短期研修等方式,如“2+2”“3+1”等创新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海外学习(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的机会,扩大本科生海外交流规模,实现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达到15%。2015年,学校出台了《吉林大学资助优秀本科生短期境外研修项目管理办法》,并对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国学习项目等11项学术类研修项目、非游学项目、文化体验类项目进行全额或部分资助。
9实施本科生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深化开放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本科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吉林大学面对海外知名大学或教学科研机构(含港澳台地区)的优势学科,计划引进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及专业课程、创新创业专项课程等三类本科海外优质课程。2015年学校开展“肯塔基教学周”,吸引海外教师来我校开设开放性国际课程,取得了理想效果。2016年5月,学校又邀请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的8位老师为我校本科生开设了8门通识类课程。为鼓励学生修读课程建设计划支持的全英文课程,学校配套制定优质海外课程学分认定及学分置换方案,为学生的学分互换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同时,我校探索充分内化利用海外优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引进来”的同时“消化掉”,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同等水平教学。此外,学校将改进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模式,开设专业学习型及文化体验型两种模式的国际暑期学校,吸引国内外一流师资开设课程,吸引更多国内外学生就读,从而构建内外一体的高层次培养体系。
10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升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有一大批热爱教学工作、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而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保证。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来,吉林大学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各类教学培训、教学活动、教学竞赛为载体,推广现代教学理念、增进教师教学交流,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系列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包括新任课教师教学研修班3期、235人,教学与学术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共21期、2493人次,教学工作坊30期、1414人次,教学沙龙5期、97人,助教培训2期、202人,专项培训及校外合作培训20场、3000人次,设立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147项、参与教师近600余人次,资助青年教师国内高校教学进修20人次。在已经成功举办的各种教师教学培训活动中,培训形式非常灵活,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大部分培训模式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式,而是采取翻转课堂、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参与者也会变成主讲人,从台下走到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此外,学校还连续开展了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和四届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大赛,数千名教师通过参与竞赛成长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本文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9期文章“注重顶层设计深层次推进本科教学创新发展”,标题为后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淮阴师范学院论坛  

GMT+8, 2024-5-7 05:45 , Processed in 0.29425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